ual
加入好友
 
首頁 > Showcase > 媒體推薦
 
 
中央聖馬丁校友泰山·席仁伯格(Tai Shan Schierenberg)在歐洲時報的專訪. 有三幅作品被英國國家肖像美術館(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收藏。並幫英女皇夫婦,史蒂芬霍金和香港商人胡寶星爵士畫過肖像.
 



泰山·席仁伯格的画作中的妻子与自己(图片来源:文中图片均为本人供图)

他的母亲是马来西亚华人,父亲是德国人,但他被各大英国主流媒体称呼为“英国画家”。他就是知名肖像画家泰山·席仁伯格(Tai Shan Schierenberg), 他已有三幅作品被英国国家肖像美术馆(NationalPortrait Gallery)收藏,目前担任伦敦艺术学院绘画部主任。
他曾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画像,但他称那幅画“糟糕透了”。他说,德国的爷爷去世前曾跟他说,在发现自己“中国那一面”之前,他不是个完整的个体。他告诉我,“是时候好好发掘我的中国基因了。”

【欧洲时报记者杨赛报道】第一次在《英国电讯报》中看到他的照片和名字Tai Shan,我就觉得他肯定跟中国有着某种联系。在之前的邮件交流中,泰山得知我来自中文媒体,便颇有歉意地告诉说他不会中文,母亲是马来西亚华人,也从未去过中国,可能会让我失望。首次见面的第一句话,他便问我:“你觉得我长得像华人吗?”

其实,泰山四岁时能说一口流利的闽南话,闽南话也是他的第一语言。那时他刚出生,父母没钱养他,把他送去马来西亚,与外公外婆一起渡过了人生最初的四年。可当他回到伦敦生活后,他对闽南话就“完全没有印象了”。

温婉华人母亲和强悍德国父亲

泰山的母亲姓谢(Xie,音译),与父亲在20 世纪60 年代初的伦敦相识。当她怀泰山的时候才19 岁。“虽然她梦想远大但婚后就成了家庭主妇”,说起已过世的华人母亲谢氏,泰山话语中有一种怜悯感。

面对“强势如贝多芬”的德国父亲,泰山的母亲谢氏“很聪明地避开争端,由着他去发挥。”

全家曾在德国黑森林地区生活过一段时间,但由于德语太难,母亲谢氏不太能融入当地社会,过得非常辛苦。

母亲谢氏也曾尝试过跟泰山讲中文,但1960 年代的伦敦华人少,说中文机会也少。再加上全家经常在欧洲迁徙,平时教的几句中文完全用不上,也就慢慢放弃了。

“多年之后的一个早上,她突然开始用中文对我说话。”泰山清楚得记得那个早晨,可他完全不知道母亲在说什么,他意识到,以前学习的中文都忘完了。

“‘谢’差点成了我的名字,”他笑着说,“我父亲说,要不我们来想一个更酷的名字吧。于是就有了现在的‘Tai Shan(泰山)’。”

不过他似乎讨厌这个名字。“‘泰山’这个名字听起来太蠢了,不是吗?它只是中国的一座山的名字,又跟孔子有很大联系。中国没有人会叫泰山吧?谁会给自己的孩子以一座山命名?”

当然说归说,他也从来没有改名,他还是经常称自己Tai,因为要入乡随俗,“英国人总喜欢缩短名字”。

“找到‘中国那一面’之前,我不是个完整的个体”

泰山的德国爷爷95 岁去世之前曾告诉他,直到找到“中国那一面”之前,他不会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

已到“知天命”年纪的泰山笑了笑说,“爷爷说得对,我应该去发现我妈妈那边的个性,我的中国基因。可惜我到现在也没有找到。”

他确实有去中国的打算,“听说中国这二十几年来变化巨大”。而且他希望与自己的两个女儿一起去。“小女儿看起来有点像中国人”,他随手从钱包中拿出照片给我看。

相比泰山而言,他的两个弟弟似乎与中国有更大的联系。二弟是医生,为学习中医去过中国两三次,80 年代和90 年代中国的变化令他震惊。三弟是小提琴家,三弟媳妇是西班牙人,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即将赴台湾任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的东南亚教育部负责人。

三兄弟曾与三弟媳一起去吃中餐,三个中国脸孔的大男人一句中文都不会,而小个子西班牙女人中文说得很溜,相当搞笑。

由于妻子装置和影视艺术家的身份,泰山也对当代艺术(特别是中国当代艺术)很有兴趣。

他向我谈及了同样是画肖像画的旅法华裔画家严培明、“画大笑脸”的岳敏君、以及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

但泰山表示并不会去做当代艺术,“我仍然坚持做我一直以来在做的,我只是关注下那些奇妙的想法”。

“对于中国,我总有种维护情绪”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职业肖像画家经常要跟模特一起单独待几个小时的缘故,泰山很能聊天,也对聊天对象的所有事情都很感兴趣。在整个采访的中,他不时会打断我,转而问我有关中国大陆和中国人的问题。

“我听说中国派很多农民去非洲……”,“ 中国南海好多美国舰队……”,“中国有欧洲那样在房子里挂历代祖先肖像的传统吗?”“艾未未是不是在西方过于火了,他在中国有这么重要吗?中国还有其他厉害的艺术家吧!” 泰山似乎要把他之前听说的所有关于中国的消息,都一一从我这个“第一次接触到的中国大陆人”口中进行核实,希望并听听我的观点。

虽然声称自己“不是真正的中国人”,也“没有中国朋友”,但泰山总觉得自己和中国“有着那么一种联系”,使得他对中国有非常强的“维护情绪(protective)”。

“如果西方媒体说关于中国的‘坏话’,比如民主什么的,我的维护情绪就冒出来了”,他说,“我还有一个在中国生活多年的犹太朋友,也觉得西方对中国的批评有点太多、太过分。”

泰山·席仁伯格为父亲作的画像。

身份认同:到底是德国人还是英国人?

虽然泰山有德国和中国血统,但他长期在英国生活和发展,已让英国主流媒体将他定性为“英国画家”。

在自己的身份定位问题上,泰山似乎有些矛盾,先是声称自己是“真正的伦敦人(Londoner)”,随后又表示自己真正的身份认同(identity)来自绘画,“而我的画是非常德国式的”。

“伦敦很美好,原因就是我们不需要变成任何人,只要做我们自己。”泰山认为,伦敦没有固定的个性,“因为有太多不一样的个性,没有人会在乎你”。

泰山介绍说,德国画家到伦敦发展是一个小传统,比如已故著名德国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Freud) 和弗兰克·奥尔巴赫(FrankAuerbach),都是这种轨迹,他也算是这个潮流中的一份子。

“但是,即使我感觉自己很德国,我也不会回德国。” 泰山说。不过,他童年成长地德国黑森林地区的美丽自然风光却是他风景画中经常出现的主题。

德国对于泰山来说,有很多他欣赏的优点。比如,德国并不是“以金钱为导向”的社会,“而在英格兰和美国社会是相当以金钱和消费为导向的”。他补充说,“在德国,有很强的绿党(Green Party),民众有很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负担。”

“总有一种精神上的联系,虽然长期生活在伦敦,但是德国在我心中是理想化的地方,是一个精神上的故乡。”

泰山一直觉得,德国和中国在思维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举例说,比如德国奇怪的幽默方式“幸灾乐祸”(Schadenfreude),在中国也时有发生;勤劳努力的工作态度也是两个民族的共同特点。

“我太笨,除了画画没其他事可干”

关于泰山如何走上绘画这条路,此前许多英国媒体报道均称,泰山从小喜欢逛博物馆和美术馆,受此艺术氛围熏陶,加上画家父亲的影响,他便也走上了相似的道路。

不过泰山却对我给出了不一样的解释。他说,父亲只是一个不成功的画家,“从未从绘画中赚到一分钱”。他开始画画也只是因为“自己太笨,没办法做其他事,只有跟着父亲画画了”。

泰山回忆说,小时候父母是嬉皮士,开着个大篷车闯荡欧洲各国。曾经有整整两年都在旅途中,跑遍希腊、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频繁旅行让他的学业时常中断,“我没有基本的学识,我什么也没有”,他笑着补充说,“当然我识字,我也只能靠自学”。回到英国后,他在圣马丁艺术学院和斯莱德艺术学校(SladeSchool of Fine Art)学习。

在旅途中,泰山遇见了很多说各国语言的人,但他无法听懂他们在说什么,只是一直盯着他们看。盯着别人看从此也成了泰山理解自己所见世界的方式和乐趣,成了他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也是他后来专注于画人物肖像的原因之一。

泰山喜欢生物,希望成为药学家,但没有学位和基础知识,他知道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我的选择非常有限,”在画家父亲家中有各种绘画和雕塑,他整天摆弄画笔颜料,并发现自己有这方面才华,便走上了画画生涯。

比较喜欢画男性?

泰山对《英国电讯报》专访他的“为何我更热衷画男性”文章和结尾有些意见,他说,“我也画了很多女人。”

“可能我画画的方式确实比较适合画男人,因为我画的笔触比较粗,德国式画风可能看起来比较男性化。但我画我的妻子,也画我的女儿,明年大女儿大学毕业回到家后,我就被三个女人包围了。我画了很多女人,只是总体上我画男人确实更多点。”泰山说,“我有时候走在大街上,会看看周围有哪些人适合画肖像画。”

“ 裸体非常难, 非常学院式(academic),我并不太喜欢,当然也有有意思的裸体形态,比如怀孕女人的裸体。”他说。

“作为一个男画家,我对男人的心理和身份意识非常感兴趣,我不止画我所见到的,也画我自己感知到的人物背后的故事。”

给英女王夫妇画肖像过程“是一个喜剧”

给英女王夫妇画肖像过程“是一个喜剧”

一说到这幅画,泰山立马表达了对画的“不满意”。他解释说,那是自己年轻时(1989 年)获得英国国家肖像美术馆(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的肖像画大奖后,接到的第一个大单——伊莉莎白女王和菲利普亲王的肖像画,他当时十分惊喜但又不知所措,“整个画画过程就是个喜剧”。

由于英国皇室给的时间不多,泰山画画前先得给女王夫妇整体站位和布景照相,之后再一对一画三小时脸部细节草图,最后根据草图和照相正式画大幅肖像。那时泰山留着长发,他的摄影师朋友是光头,“混混一般的”他俩一起到温莎城堡给女王和亲王照相。光头摄影师特地为了这个大单准备了超大的相机,但他从未用过那台相机,拍摄过程中老出问题,“那确实非常垃圾,他还给菲利普亲王看了,非常丢脸”。

“然后房间的光线也不对,我们必须移动家具,整个房间就只有女王、亲王和我们俩,女王还亲自帮我们搬家具。简直疯了!”他继续说,“我们拍了几张照片,可是他太紧张了,所有照片都很糟糕。”

“女王夫妇俩肯定在想,这两个小丑是谁呀,一个长发,一个光头,还一直颤颤巍巍,简直太可笑了!”他回忆说,当日拍的照片基本不能用,很多部分“只能凭借自己想象力来画”。

而且,他原本有三个月时间作画,但是在一个月后突然被告知要一周后完稿,“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经历。”他说,突然又改口,“不,是非常有意思的经历,你和女王单独面对面坐3 个小时也是难得的机会。之前我都没有仔细观察过她的脸。”“女王非常和蔼可亲,对我们也挺好。菲利普亲王有点吓人,他有点疯狂(mad)”,泰山似乎对亲王不太感冒,“他也挺好笑的(funny)”。

但“没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画作完成后的揭幕仪式对泰山来说也是一个“灾难”。“我以为只是简单揭个幕就完了,可是所有的媒体都在那里!”

 

给霍金画像:肉身与思想的极大冲击

给霍金画像:肉身与思想的极大冲击

2009 年,泰山得到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的邀请,给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画像。如同此前画女王的过程一样,他首先给霍金照相,再给工作中的他画细节草图,并只画他的头部。

“他(霍金)除了脸部的一小块肌肉能动其他部位都没法动了”,泰山描述说,霍金的眼镜上有个装置,能感应他这块肌肉的变化,正如《万物理论》(TheTheory of Everything)电影中那样,霍金面前的电脑中闪过一串字母,他靠面部一小块肌肉的动作来选择他需要的字母,逐渐拼出一句话。“所以跟他讲话,特别是用不常用的词汇,每个词拼出都要一分钟左右,非常麻烦。”

“我曾经见他跟别人争论。别人对他说完一个观点后要等很久才得到他的回馈,整个对话过程相当奇怪。”泰山说,因此他的作画过程也相对较长,就在霍金住处画了两天。

“有一次,他正要吃饭,我打算回避,但他执意让我留下来。于是我看到护士给他喂东西时各种汤汁食物在他嘴边流下来的样子。我很纳闷他为什么要让我看这个。” 泰山回忆说,“我觉得他自尊心很强,纵使他的肉身非常糟乱,但是他的脑袋是极其聪明的。我认为他希望让我看到这种对立和矛盾性。”“你知道吗?他的头发是染过色的,其实早白了,但他非要把头发都染了。”泰山评价说,“这是一个肉身和困在肉身中的思想的极大矛盾冲击。”

泰山给霍金画了两幅,一幅为英国皇家学会所画,另一幅来自剑桥大学的委托。剑桥大学那幅为圆形黑底,暗示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

唯一华人企业家画像:面相体现个性

唯一华人企业家画像:面相体现个性

香港商人胡宝星爵士(Sir Po-Shing Woo),是香港上市公司恒基兆业及公司集团的非执行董事。他的专业为执业律师,香港两间律师事务所——胡宝星律师行、关卓然律师行的创办人。

作为香港早期著名实业家胡兆炽家族的第二代,胡宝星曾留学英国获得法学院士、博士等,是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校友。胡宝星是慈善家也是教育家,天津南开大学客席教授。1999 年获英女皇伊莉莎白二世颁授爵士勋衔。

胡宝星爵士是泰山目前所有画中的唯一一幅亚洲面孔。胡宝星的儿子长居伦敦,平时也多有艺术品收藏,便找到了泰山。而这幅肖像画与泰山的其他众多欧美人肖像画不同,显得颇为细致。

泰山介绍说,胡宝星的半边脸和善,而另外一边脸显得有点严厉,在他的画中也有体现。泰山想,胡宝星当过律师,也做过房产开发商,是个大企业家,为何能如此成功呢?泰山在画像过程中找到了答案,“他待人很友善,但他也有冷酷厉害的一面,都在他的面相中显现出来了”。

文章出處: 歐洲時報網站 http://ouzhou.oushinet.com/britain/20150327/188416.html

 
 
 
   台北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250號11樓之3 02-8771-8681  02-8771-8683
 台中 台中市南屯區公益路二段8-1號12樓 04-2319-2048  04-2319-2049
 上海 上海市徐匯區天鑰橋路325號嘉匯國際廣場A棟 2112-2113室 +86-21-3363-2278  +86-21-3363-2280

【 諮詢前請來電預約時間 】
發佈時間:2015-07-31
中央聖馬丁校友泰山·席仁伯格(Tai Shan Schierenberg)在歐洲時報的專訪. 有三幅作品被英國國家肖像美術館(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收藏。並幫英女皇夫婦,史蒂芬霍金和香港商人胡寶星爵士畫過肖像.



泰山·席仁伯格的画作中的妻子与自己(图片来源:文中图片均为本人供图)

他的母亲是马来西亚华人,父亲是德国人,但他被各大英国主流媒体称呼为“英国画家”。他就是知名肖像画家泰山·席仁伯格(Tai Shan Schierenberg), 他已有三幅作品被英国国家肖像美术馆(NationalPortrait Gallery)收藏,目前担任伦敦艺术学院绘画部主任。
他曾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画像,但他称那幅画“糟糕透了”。他说,德国的爷爷去世前曾跟他说,在发现自己“中国那一面”之前,他不是个完整的个体。他告诉我,“是时候好好发掘我的中国基因了。”

【欧洲时报记者杨赛报道】第一次在《英国电讯报》中看到他的照片和名字Tai Shan,我就觉得他肯定跟中国有着某种联系。在之前的邮件交流中,泰山得知我来自中文媒体,便颇有歉意地告诉说他不会中文,母亲是马来西亚华人,也从未去过中国,可能会让我失望。首次见面的第一句话,他便问我:“你觉得我长得像华人吗?”

其实,泰山四岁时能说一口流利的闽南话,闽南话也是他的第一语言。那时他刚出生,父母没钱养他,把他送去马来西亚,与外公外婆一起渡过了人生最初的四年。可当他回到伦敦生活后,他对闽南话就“完全没有印象了”。

温婉华人母亲和强悍德国父亲

泰山的母亲姓谢(Xie,音译),与父亲在20 世纪60 年代初的伦敦相识。当她怀泰山的时候才19 岁。“虽然她梦想远大但婚后就成了家庭主妇”,说起已过世的华人母亲谢氏,泰山话语中有一种怜悯感。

面对“强势如贝多芬”的德国父亲,泰山的母亲谢氏“很聪明地避开争端,由着他去发挥。”

全家曾在德国黑森林地区生活过一段时间,但由于德语太难,母亲谢氏不太能融入当地社会,过得非常辛苦。

母亲谢氏也曾尝试过跟泰山讲中文,但1960 年代的伦敦华人少,说中文机会也少。再加上全家经常在欧洲迁徙,平时教的几句中文完全用不上,也就慢慢放弃了。

“多年之后的一个早上,她突然开始用中文对我说话。”泰山清楚得记得那个早晨,可他完全不知道母亲在说什么,他意识到,以前学习的中文都忘完了。

“‘谢’差点成了我的名字,”他笑着说,“我父亲说,要不我们来想一个更酷的名字吧。于是就有了现在的‘Tai Shan(泰山)’。”

不过他似乎讨厌这个名字。“‘泰山’这个名字听起来太蠢了,不是吗?它只是中国的一座山的名字,又跟孔子有很大联系。中国没有人会叫泰山吧?谁会给自己的孩子以一座山命名?”

当然说归说,他也从来没有改名,他还是经常称自己Tai,因为要入乡随俗,“英国人总喜欢缩短名字”。

“找到‘中国那一面’之前,我不是个完整的个体”

泰山的德国爷爷95 岁去世之前曾告诉他,直到找到“中国那一面”之前,他不会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

已到“知天命”年纪的泰山笑了笑说,“爷爷说得对,我应该去发现我妈妈那边的个性,我的中国基因。可惜我到现在也没有找到。”

他确实有去中国的打算,“听说中国这二十几年来变化巨大”。而且他希望与自己的两个女儿一起去。“小女儿看起来有点像中国人”,他随手从钱包中拿出照片给我看。

相比泰山而言,他的两个弟弟似乎与中国有更大的联系。二弟是医生,为学习中医去过中国两三次,80 年代和90 年代中国的变化令他震惊。三弟是小提琴家,三弟媳妇是西班牙人,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即将赴台湾任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的东南亚教育部负责人。

三兄弟曾与三弟媳一起去吃中餐,三个中国脸孔的大男人一句中文都不会,而小个子西班牙女人中文说得很溜,相当搞笑。

由于妻子装置和影视艺术家的身份,泰山也对当代艺术(特别是中国当代艺术)很有兴趣。

他向我谈及了同样是画肖像画的旅法华裔画家严培明、“画大笑脸”的岳敏君、以及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

但泰山表示并不会去做当代艺术,“我仍然坚持做我一直以来在做的,我只是关注下那些奇妙的想法”。

“对于中国,我总有种维护情绪”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职业肖像画家经常要跟模特一起单独待几个小时的缘故,泰山很能聊天,也对聊天对象的所有事情都很感兴趣。在整个采访的中,他不时会打断我,转而问我有关中国大陆和中国人的问题。

“我听说中国派很多农民去非洲……”,“ 中国南海好多美国舰队……”,“中国有欧洲那样在房子里挂历代祖先肖像的传统吗?”“艾未未是不是在西方过于火了,他在中国有这么重要吗?中国还有其他厉害的艺术家吧!” 泰山似乎要把他之前听说的所有关于中国的消息,都一一从我这个“第一次接触到的中国大陆人”口中进行核实,希望并听听我的观点。

虽然声称自己“不是真正的中国人”,也“没有中国朋友”,但泰山总觉得自己和中国“有着那么一种联系”,使得他对中国有非常强的“维护情绪(protective)”。

“如果西方媒体说关于中国的‘坏话’,比如民主什么的,我的维护情绪就冒出来了”,他说,“我还有一个在中国生活多年的犹太朋友,也觉得西方对中国的批评有点太多、太过分。”

泰山·席仁伯格为父亲作的画像。

身份认同:到底是德国人还是英国人?

虽然泰山有德国和中国血统,但他长期在英国生活和发展,已让英国主流媒体将他定性为“英国画家”。

在自己的身份定位问题上,泰山似乎有些矛盾,先是声称自己是“真正的伦敦人(Londoner)”,随后又表示自己真正的身份认同(identity)来自绘画,“而我的画是非常德国式的”。

“伦敦很美好,原因就是我们不需要变成任何人,只要做我们自己。”泰山认为,伦敦没有固定的个性,“因为有太多不一样的个性,没有人会在乎你”。

泰山介绍说,德国画家到伦敦发展是一个小传统,比如已故著名德国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Freud) 和弗兰克·奥尔巴赫(FrankAuerbach),都是这种轨迹,他也算是这个潮流中的一份子。

“但是,即使我感觉自己很德国,我也不会回德国。” 泰山说。不过,他童年成长地德国黑森林地区的美丽自然风光却是他风景画中经常出现的主题。

德国对于泰山来说,有很多他欣赏的优点。比如,德国并不是“以金钱为导向”的社会,“而在英格兰和美国社会是相当以金钱和消费为导向的”。他补充说,“在德国,有很强的绿党(Green Party),民众有很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负担。”

“总有一种精神上的联系,虽然长期生活在伦敦,但是德国在我心中是理想化的地方,是一个精神上的故乡。”

泰山一直觉得,德国和中国在思维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举例说,比如德国奇怪的幽默方式“幸灾乐祸”(Schadenfreude),在中国也时有发生;勤劳努力的工作态度也是两个民族的共同特点。

“我太笨,除了画画没其他事可干”

关于泰山如何走上绘画这条路,此前许多英国媒体报道均称,泰山从小喜欢逛博物馆和美术馆,受此艺术氛围熏陶,加上画家父亲的影响,他便也走上了相似的道路。

不过泰山却对我给出了不一样的解释。他说,父亲只是一个不成功的画家,“从未从绘画中赚到一分钱”。他开始画画也只是因为“自己太笨,没办法做其他事,只有跟着父亲画画了”。

泰山回忆说,小时候父母是嬉皮士,开着个大篷车闯荡欧洲各国。曾经有整整两年都在旅途中,跑遍希腊、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频繁旅行让他的学业时常中断,“我没有基本的学识,我什么也没有”,他笑着补充说,“当然我识字,我也只能靠自学”。回到英国后,他在圣马丁艺术学院和斯莱德艺术学校(SladeSchool of Fine Art)学习。

在旅途中,泰山遇见了很多说各国语言的人,但他无法听懂他们在说什么,只是一直盯着他们看。盯着别人看从此也成了泰山理解自己所见世界的方式和乐趣,成了他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也是他后来专注于画人物肖像的原因之一。

泰山喜欢生物,希望成为药学家,但没有学位和基础知识,他知道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我的选择非常有限,”在画家父亲家中有各种绘画和雕塑,他整天摆弄画笔颜料,并发现自己有这方面才华,便走上了画画生涯。

比较喜欢画男性?

泰山对《英国电讯报》专访他的“为何我更热衷画男性”文章和结尾有些意见,他说,“我也画了很多女人。”

“可能我画画的方式确实比较适合画男人,因为我画的笔触比较粗,德国式画风可能看起来比较男性化。但我画我的妻子,也画我的女儿,明年大女儿大学毕业回到家后,我就被三个女人包围了。我画了很多女人,只是总体上我画男人确实更多点。”泰山说,“我有时候走在大街上,会看看周围有哪些人适合画肖像画。”

“ 裸体非常难, 非常学院式(academic),我并不太喜欢,当然也有有意思的裸体形态,比如怀孕女人的裸体。”他说。

“作为一个男画家,我对男人的心理和身份意识非常感兴趣,我不止画我所见到的,也画我自己感知到的人物背后的故事。”

给英女王夫妇画肖像过程“是一个喜剧”

给英女王夫妇画肖像过程“是一个喜剧”

一说到这幅画,泰山立马表达了对画的“不满意”。他解释说,那是自己年轻时(1989 年)获得英国国家肖像美术馆(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的肖像画大奖后,接到的第一个大单——伊莉莎白女王和菲利普亲王的肖像画,他当时十分惊喜但又不知所措,“整个画画过程就是个喜剧”。

由于英国皇室给的时间不多,泰山画画前先得给女王夫妇整体站位和布景照相,之后再一对一画三小时脸部细节草图,最后根据草图和照相正式画大幅肖像。那时泰山留着长发,他的摄影师朋友是光头,“混混一般的”他俩一起到温莎城堡给女王和亲王照相。光头摄影师特地为了这个大单准备了超大的相机,但他从未用过那台相机,拍摄过程中老出问题,“那确实非常垃圾,他还给菲利普亲王看了,非常丢脸”。

“然后房间的光线也不对,我们必须移动家具,整个房间就只有女王、亲王和我们俩,女王还亲自帮我们搬家具。简直疯了!”他继续说,“我们拍了几张照片,可是他太紧张了,所有照片都很糟糕。”

“女王夫妇俩肯定在想,这两个小丑是谁呀,一个长发,一个光头,还一直颤颤巍巍,简直太可笑了!”他回忆说,当日拍的照片基本不能用,很多部分“只能凭借自己想象力来画”。

而且,他原本有三个月时间作画,但是在一个月后突然被告知要一周后完稿,“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经历。”他说,突然又改口,“不,是非常有意思的经历,你和女王单独面对面坐3 个小时也是难得的机会。之前我都没有仔细观察过她的脸。”“女王非常和蔼可亲,对我们也挺好。菲利普亲王有点吓人,他有点疯狂(mad)”,泰山似乎对亲王不太感冒,“他也挺好笑的(funny)”。

但“没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画作完成后的揭幕仪式对泰山来说也是一个“灾难”。“我以为只是简单揭个幕就完了,可是所有的媒体都在那里!”

 

给霍金画像:肉身与思想的极大冲击

给霍金画像:肉身与思想的极大冲击

2009 年,泰山得到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的邀请,给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画像。如同此前画女王的过程一样,他首先给霍金照相,再给工作中的他画细节草图,并只画他的头部。

“他(霍金)除了脸部的一小块肌肉能动其他部位都没法动了”,泰山描述说,霍金的眼镜上有个装置,能感应他这块肌肉的变化,正如《万物理论》(TheTheory of Everything)电影中那样,霍金面前的电脑中闪过一串字母,他靠面部一小块肌肉的动作来选择他需要的字母,逐渐拼出一句话。“所以跟他讲话,特别是用不常用的词汇,每个词拼出都要一分钟左右,非常麻烦。”

“我曾经见他跟别人争论。别人对他说完一个观点后要等很久才得到他的回馈,整个对话过程相当奇怪。”泰山说,因此他的作画过程也相对较长,就在霍金住处画了两天。

“有一次,他正要吃饭,我打算回避,但他执意让我留下来。于是我看到护士给他喂东西时各种汤汁食物在他嘴边流下来的样子。我很纳闷他为什么要让我看这个。” 泰山回忆说,“我觉得他自尊心很强,纵使他的肉身非常糟乱,但是他的脑袋是极其聪明的。我认为他希望让我看到这种对立和矛盾性。”“你知道吗?他的头发是染过色的,其实早白了,但他非要把头发都染了。”泰山评价说,“这是一个肉身和困在肉身中的思想的极大矛盾冲击。”

泰山给霍金画了两幅,一幅为英国皇家学会所画,另一幅来自剑桥大学的委托。剑桥大学那幅为圆形黑底,暗示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

唯一华人企业家画像:面相体现个性

唯一华人企业家画像:面相体现个性

香港商人胡宝星爵士(Sir Po-Shing Woo),是香港上市公司恒基兆业及公司集团的非执行董事。他的专业为执业律师,香港两间律师事务所——胡宝星律师行、关卓然律师行的创办人。

作为香港早期著名实业家胡兆炽家族的第二代,胡宝星曾留学英国获得法学院士、博士等,是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校友。胡宝星是慈善家也是教育家,天津南开大学客席教授。1999 年获英女皇伊莉莎白二世颁授爵士勋衔。

胡宝星爵士是泰山目前所有画中的唯一一幅亚洲面孔。胡宝星的儿子长居伦敦,平时也多有艺术品收藏,便找到了泰山。而这幅肖像画与泰山的其他众多欧美人肖像画不同,显得颇为细致。

泰山介绍说,胡宝星的半边脸和善,而另外一边脸显得有点严厉,在他的画中也有体现。泰山想,胡宝星当过律师,也做过房产开发商,是个大企业家,为何能如此成功呢?泰山在画像过程中找到了答案,“他待人很友善,但他也有冷酷厉害的一面,都在他的面相中显现出来了”。

文章出處: 歐洲時報網站 http://ouzhou.oushinet.com/britain/20150327/188416.html

■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250號11樓之3
02-8771-8681  02-8771-8683
■ 台中市南屯區公益路二段8-1號12樓
04-2319-2048  04-2319-2049
■ 上海市徐匯區天鑰橋路325號嘉匯國際廣場A棟 2112-2113室
+86-21-3363-2278  +86-21-3363-2280